60家港澳台展商参展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
中新网广州1月12日电 (记者 许青青)为期3天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11日收官。据统计,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184家国外展商参展,港澳台展商60家,实现知识产权交易金额43.70亿元(人民币,下同)。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介绍,本届展会突出创新成果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展示交易主题,首次加挂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线上参展机构总数4129家,较上届增长67.23%。参展商国际化程度再度提高,吸引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184家国外展商参展。同时,港澳台展商60家,包括岭南(香港)商务有限公司,建材街(香港)有限公司,澳门商标协会,澳门知识产权保护商会,普强(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等。
据统计,本届展会展示知识产权展品14190件,实现知识产权交易金额43.70亿元。知识产权拍卖成交金额达3214万元,涉及专利26项。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5.5亿元。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打造立足广东、辐射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知识产权知名展会,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完)
增产55.9%!育种加速器快速育成生菜新品种******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生菜,又名叶用莴苣,是广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叶类蔬菜,适宜于露地、温室和植物工厂等条件栽培。目前,中国生菜(含莴笋)产量占全球的56%。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生菜品种基本以进口为主,核心种源受制于人,种业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自主培育的生菜新品种“中生1号”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填补了我国缺乏自主生菜品种的空白,同时也验证了育种加速器在加快育种速度方面的有效性。
所谓育种加速器,这里指的是植物工厂,即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不靠阳光,也无需土壤,更不洒农药,依靠营养液和人工光照,通过计算机控制,在完全工厂化的条件下进行作物生产,突破传统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植物工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缩短育种周期,为作物生长按下了“快进键”,从而帮助科研人员在有限时间里,研发出更多科研成果。
此次培育的“中生1号”生菜新品种,首次采用植物工厂育种加速器培育方法,通过环境-营养的动态精准调控,快速诱导生菜开花与结实,仅用不到4年时间就育出一个新品种,而传统育种方法一般需要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科研人员介绍,“中生1号”属皱叶莴苣,2021~2022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1284公斤,较现有主栽品种增产55.90%。该品种水培适应性好,可以广泛应用于温室和植物工厂等环境的工厂化生产。